close

大寧調蓄水庫工程現場,工人正在伐移樹木。
  圖片來自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官網東乾渠工程51#排氣閥井電力設施完成遷建。
  圖片來自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官網南水北調工程盧溝橋暗涵段住宅拆除現場。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供圖
  新京報訊 (記者溫薷)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自2005年以來,已完成80公里的幹線徵遷、200餘公里的配套工程徵遷。
  在已實施的徵地拆遷過程中,北京共有1807人搬遷。和外省市不同,這些搬遷者獲得貨幣補償後,自由購房安家,無須遷往他鄉。
  幹線北京段徵遷超280公里
  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拆遷辦公室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工程徵地拆遷於2005年全面啟動,涉及海澱、丰台、房山3個區,徵遷“戰線”長達80公里。
  2007年12月,主體工程徵地拆遷任務完成,徵地拆遷投資共21.32億元。幹線北京段工程搬遷人口1807人。
  配套工程徵地拆遷則於2009年正式啟動,涉及朝陽、海澱、丰台、石景山、門頭溝、房山、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懷柔、密雲等12個區縣,徵遷戰線長達200餘公里。
  市南水北調拆遷辦負責人表示,在徵遷過程中,配套工程除團城湖調節池工程外基本都避開了居民。
  據拆遷辦公佈,截至2014年3月底,大寧調蓄水庫工程、南乾渠工程、東乾渠工程、團城湖調節池工程、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調蓄工程徵地拆遷工作基本完成,東水西調改造工程、通州支線工程徵遷工作正在抓緊推進,累計完成徵地拆遷投資超過50億元。
  徵地拆遷全過程實時監督
  據市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徵遷過程中,由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與項目所在各區縣簽訂徵地拆遷責任書。
  “北京段徵遷各環節都基本實現有制度可依。”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在徵地拆遷管理、徵地拆遷和專項設施遷建變更、徵地拆遷監理、徵遷安置驗收、檔案管理、合同管理、資金撥付流程等方面,制定了近20項內控管理制度。
  此外,徵遷過程還引入了監督機制,即在徵地拆遷工作中通過招標選取監理(監督)單位,在徵地拆遷過程中實時監督。
  ■ 揭秘
  方案數度優化 徵遷儘量躲民宅
  江水北上,在這場水的征途中,移民是繞不過去的關鍵詞。而通過前期規劃設計,在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整個施工過程中,盡最大可能“繞”開了民宅。
  為避民居
  調水“走線”曾修改
  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拆遷辦公室成立於2005年。不過,拆遷辦副主任劉曉音介紹,“實際上,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的工程規劃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
  北京水源格局“版圖”上,江水“行走”的路線自西南方向一路往東北延伸,併在五環路附近形成“迴環”形狀的水源環線。
  劉曉音回憶,工程建設前期,北京市相關領導特別提出了“少占地少拆遷”的指示。因此,在最初開始進行的幹線規劃中,北京市便考慮將南水北調的路由放在五環的綠化隔離帶里,而不是穿越城市和民宅。
  在這個沿五環區域,北京預留了市政基礎設施通道,只能綠化,不能建房屋。也因如此,南水北調北京段工程一路“遇見”的民居數量比較少。
  不僅如此,工程開始的前期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土地的集約利用。劉曉音介紹,南水北調施工進京之後,主要進行的是“線性工程”,占地面積和外省市相比較小。
  劉曉音說,北京南水北調工程拆遷過程中,沒有出現像外省市大面積遷移的情況,北京也沒有建立移民安置據點、安置房等,對於少量搬遷居民主要採用貨幣補償的方式。
  甚至在一些區域,工程細部的走線為了避開對百姓的影響,還特意作了“繞行”調整。
  比如東乾渠工程。資料顯示,它是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的地下輸水工程。據劉曉音介紹,東乾渠工程在朝陽區一處井位需要進行盾構施工時,就曾經過“改線”。
  該施工點距離民房較近,涉及拆遷量比較大。劉曉音說,拆遷人員和當地居民溝通時,許多人反映不願搬走。而且,該處施工需要兩年多的時間,這對於周邊未納入拆遷範圍的居民生活也會造成影響。“鑒於此,拆遷部門同設計、施工單位商議,將井位進行了局部優化調整,沿著施工管線路由平面位移,成功地‘繞’開了民宅。”
  爆破半年
  村民每日定時“避險”
  不過,徵地拆遷累計超過280公里的“戰線”,很難做到悄無聲息。
  2007年,劉曉音天天到房山區一村子附近的工地“報到”,用他的話說,那裡近半年的時間都在“放炮”。
  劉曉音聽到的“炮聲”其實是拆遷時用到的爆破手段。那一年,PCCP管道工程“開”到房山境內後,施工遇到了花崗岩類的堅硬岩石,常規的機械設備開不動,只能爆破。而施工段緊鄰一處村落,距離最近的民房不足50米。
  劉曉音負責在每次爆破前,協調區、鎮和施工單位提前組織周邊群眾疏散避險。
  他回憶,那個山村全是坡地,“溝溝坎坎的,很難走。”按照爆破疏散要求,安全距離需要達到距爆破點半徑200米範圍以外,而且“避炮”一般是在山坡上。當時已是秋天,山邊上的風吹得臉生疼。
  一到下午四五點鐘,村子準時“鳴炮”,劉曉音就和工作人員一起,將村民都“運”到指定的避炮地點。
  “雷管和炸葯按照北京市公安局的管理規定,當天申請必須當天使用,不能留到第二天。”劉曉音說,早上工人從庫里把炸葯拉出來,運到現場便是中午了。工人填裝炸葯,前後又需要花上三四個小時。“這樣一來,爆破正好趕上村裡孩子放學、大人下班、老人做飯的時段。”
  而“避炮”遠遠不是幾分鐘工夫就能完事的。
  爆破啟動前,拆遷人員首先要確認村民全部撤離到了安全範圍之外。爆破之後,還要進行細緻的安全檢查,確保沒有“啞炮”,也沒有未消耗的炸葯。
  整個過程前前後後算下來,村民們需要在外面獃一個小時。面對延續半年之久、歷時夏秋冬三季的爆破,村民也會表現出厭煩的情緒。
  一次,一個40多歲的村民闖入爆破現場,一屁股坐在炸葯和雷管上面,“要炸就連我一起炸死。”
  劉曉音只好挺身而出,當起“陪聊”,一段家常之後,話題轉到爆破的危險畫面,村民當場被嚇住了。趁著這個時機,大伙趕緊把其攙起來,帶出了爆破危險區域。
  摸排四月
  搞清一棵樹歸誰管
  南水北調施工過程中,拆遷就像一支“先遣隊”。資料顯示,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北京段的拆遷工作從2004年就啟動沿線調查,2007年12月基本完成。
  拆遷辦一名隊員記得,他第一次參與南乾渠的實地踏勘,一天就走了27公里,逐一核對了40多個井位的拆遷量。“提了兩大壺白水,還有兩片防中暑的藿香正氣。”
  據拆遷辦工作人員介紹,工程施工前的摸底調查,需要非常細緻,包括地上的實物指標,像樹木、房屋、土地、其他附屬物等,還有途經占地範圍內地下專業管線的探測。除了這些,拆遷部門還要同文物部門溝通,看占地是否會經過文物的重點部位,由文物部門按照不同等級進行保護工作。“整個的調查要彙集成報告。”
  與此同時,徵地拆遷需要協調的單位眾多。除了沿線居民,還涉及占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用地或拆除其房屋設施,以及遷建電力、市政、通信、軍纜等專項設施產權單位的設施。
  這一工程量是龐大的。據劉曉音估計,在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前期,各區縣相關單位參與摸底工作的就有幾百人。
  哪怕是一棵樹由誰“認領”,拆遷人員都要一一確認。
  一位拆遷辦工作人員回憶,大寧調蓄水庫工程徵地前期,他就負責確認每棵樹的歸屬。該工程地處房山和丰台兩區交界,而兩行政區域的區域邊界和樹木權屬一直都存在較大分歧,這導致《林地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工作擱淺,樹木伐移前期工作不能推進。
  經過清點和標記,存在權屬爭議的樹木一共有394棵。為確定這些樹歸誰管,拆遷隊員工作了四個多月。
  其間,拆遷工作人員一方面四處奔走協調,實地調查並走訪當地政府,收集到徵地範圍的圖紙和手續證明,然後在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的幫助下拼接占地範圍圖,最終才在行政區界圖上標繪出準確的坐標位置。
  優化方案
  “拯救”數萬棵樹木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調蓄工程,以及大寧調蓄水庫工程、南乾渠工程、東乾渠工程、團城湖調節池工程的徵地拆遷工作都基本完成。
  “先遣隊”遇到的另一重挑戰,是可謂“層層關卡”的手續辦理。
  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調蓄工程,是各個配套工程里比較重要的一個。它利用京密引水渠反向輸水,通過新建9座泵站和22公里管道,將南水北調來水輸送到懷柔水庫、密雲水庫,併為密懷順水源地補水。
  該工程的徵地拆遷範圍涉及5個區縣,分別是海澱、昌平、順義、懷柔、密雲。這個工程的園林手續辦理過程,被市南水北調拆遷辦形容為“徵遷工作之最難”。
  統計顯示,徵占林地和樹木伐移涉及兩個管理處、5個區縣的10個鄉鎮、30餘家單位,行政審批手續辦理複雜及組織實施協調難度極大。
  據拆遷辦統計,他們的申報材料一共需要加蓋的公章數量共204個。
  在這204個公章之外,拆遷辦為了儘量少占林地、少採伐林木、保護京密引水渠沿線景觀等,還會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召開了20餘次現場協調會,做過10餘次設計方案優化。
  方案優化的成果,是“拯救”了幾萬棵樹木。數據顯示,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雲水庫調蓄工程的徵遷工作中,共少徵占用林地32.1公頃,減少伐移樹木3.4萬株。
  新京報記者 溫薷  (原標題:幹線北京段徵地1800餘人搬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09czvj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